本報訊 (通訊員 蔡 銘)入汛以來,山陽縣城關街道始終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理念,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,通過精準聚焦風險排查、高效優化應急機制、全面夯實保障體系三維發力,織密筑牢防汛防滑安全網,全力守護轄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風險排查“顯微鏡”,全域掃描除隱患。周密部署汛期檢查,組織專業力量對轄區“兩河十一溝”等重點區域開展全方位“體檢”,嚴查堤壩坍塌、河道堵塞等關鍵風險點;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,由街道分管領導牽頭,壓實村級監測員職責,對12個地質災害點實施重點盯防,特別是強降雨期間加密巡查頻次,確保風險早發現、預警早響應、群眾早轉移,為平安度汛奠定堅實基礎。
應急機制“強引擎”,協同聯動提效能。健全完善《城關街道防汛應急預案》,嚴格執行“1262”預警響應聯動機制,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,壓實街道、村(社區)、組三級防汛責任體系,保障雨情、水情、災情信息傳遞暢通;聯合縣應急管理局定期開展防汛應急演練,重點檢驗預警發布、群眾疏散轉移、應急物資調度等關鍵環節,不斷提高搶險救援隊伍應急處置、協同作戰的綜合能力。
保障體系“壓艙石”,儲調并重強根基。構建分級儲備、就近調配、快速響應的立體化物資保障體系,備足備齊鉛絲、鐵鍬、編織袋、應急燈等防汛搶險物資和帳篷、棉被等生活保障物資;嚴格落實“一對一”聯系負責制,重點做好老、弱、病、殘及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排查和轉移安置,持續加強從物資保障、避險安置、重點人群保障三方面夯實防汛基礎支撐,確保應轉盡轉、能轉快轉、不漏一戶、不落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