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通訊員 孫 婕)近年來,山陽縣以規范化建設為主線,通過健全制度體系、創新監管模式、深化陽光監督、夯實基礎保障,全面加強基層財務管理,有效防范資金風險,為鄉村振興注入“財政動能”。
聚焦制度規范,深化“村財鎮管”改革,實行“一村一賬戶”獨立核算,建立“三簽兩審”報賬流程,全縣18個鎮(街道)對村級財務委托代理服務實現全流程監管,違規支出發生率同比下降9%。強化內控機制建設,實行印鑒分離、關鍵崗位“3年一輪崗”制度,按照“不相容崗位分離”原則完善崗位職責制衡。創新“AB崗+飛行檢查”動態監管模式,通過交叉稽核發現并整改問題72項,村級財務清算效率提升40%。嚴格預算剛性約束,依托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實時監控預算執行,專項資金實施“三級聯審”撥付機制,全縣鎮(街道)“三公”經費支出同比壓減2.8%。
聚焦精準監管,提升資金效益,實行“一卡通”惠民直達,惠及群眾108.72萬人次、36.24萬戶。開展惠民惠農補貼“一卡通”管理發放清理整頓工作,收回違規領取資金49.37萬元。構建部門信息共享平臺,追繳冒領資金6600元,修正1.2萬條信息偏差后,發放準確率達99.8%。建立“日清月結+交叉核查”機制,聯合審計、紀檢部門開展“查合同—核進度—驗成果—溯資金”穿透式審計,銀花鎮開發電子賬務平臺實現“一鍵溯源查賬”。進行資產全周期管理,規范財政投入資產移交流程,明確30日內完成清點登記并公示,建立“移交—入賬—公示”3日辦結機制,確保登記率100%。
提升監督質效,立體化財務公開,通過村務公開欄、微信群等渠道動態公示收支明細,重大事項實行“即時公開+定向答疑”,群眾質詢15日內書面答復,發揮人民監督作用。協同化監督網絡,建立“財會監督+紀檢審計+群眾參與”聯動機制,開展村級財務評比,對50萬元以上項目實行重點監管,約談報賬滯后村負責人12人次,整改專項督查問題48個,提升行業監督效率。全過程透明運行,全縣72類惠民補貼資金通過“一卡通”系統發放前,群眾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陜西省財政惠民補貼“一卡通”實時查詢到賬信息,實現“發放有依據、過程全留痕、結果可追溯”。
聚焦短板攻堅,提升基礎能力,開展村級財務檔案專項清查,重點整治憑證缺失、裝訂混亂等歷史遺留問題,推動財務檔案管理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,推進“一卡通”系統與民政、退役軍人等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建設,優化補貼信息動態比對流程,縮短發放周期,提升發放精準度。開展鎮村財務人員專題培訓計劃,分層分類強化基層隊伍專業能力。同時,試點村級報賬員“考試上崗+年度考評”,建立關鍵崗位輪崗預警臺賬,摸排基層檔案管理需求,統籌調配專業力量,逐步充實重點崗位人員,推動隊伍結構持續優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