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通訊員 郭 祎)今年以來,山陽縣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改革為抓手,通過流程再造、數字賦能和服務創新,推進環評審批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改革,方便了群眾辦事,助力縣域項目建設和營商環境優化升級。
審批流程做“減法”,項目落地再提速。豁免管理“零審批”,嚴格執行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》,對未列入名錄的項目免除環評審批。2025年以來,指導113家企業通過登記表備案系統自主完成備案。綠色通道“壓時限”,對縣級審批項目實行“即報即受理”,報告表項目審批時限壓縮30%,平均辦結時間21個工作日,13個項目全部高效辦結。區域評估“降成本”,對山陽高新區和“標準地”范圍內項目簡化環評內容,3個項目共享區域監測數據,減少重復評價,企業環評成本顯著降低。
數字賦能提質效,智能服務更便捷。全國環評系統“一網通辦”,推廣使用“全國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”,今年已有13個項目通過系統完成線上審批,實現全流程透明化、可追溯。“三線一單”精準導航,依托商洛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查詢系統,為19個項目提供選址預判服務,智能規避生態保護紅線,前置化解合規風險。
創新機制優服務,破解企業難題。“兩專窗口”一站式服務,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生態環境專項服務窗口,專人駐點提供政策咨詢、受理審批等全流程服務。“三色清單”動態管理,按項目進度實施分類服務,綠色清單項目提前介入指導;黃色清單項目督促完善前期工作;紅色清單項目聯動部門跟蹤推進。“五個一”全程幫辦,通過一份提示、一份指南、一次告知、一次踏勘、一幫到底的服務模式,實現企業“少跑腿、零跑腿”。今年以來,累計為32個項目提供預審服務,協調解決6項疑難問題。